2018.05.24
『「ㄓ」,荔枝的「枝」,嘴巴像微笑,要捲舌喔』雅文基金會教室一隅,奕祥媽媽正在教導奕祥新的發音,同樣的話已經說了十遍以上。
這天是奕祥時隔三個月,來基金會上課的日子。上課第五年,從一周一次、一個月一次一直到現在的三個月一次,奕祥也即將升上小一,這其中的酸甜苦辣,只有始終陪在奕祥身邊的媽媽最清楚。
來自越南的奕祥媽媽,雖然學習過程要比一般台灣媽媽辛苦,但堅持不放棄的精神,讓奕祥的口語能力有很大的進步。
和孩子一起學注音 困難不喊苦
「我都和他一起學習,」來自越南的奕祥媽媽,坦言自己對注音系統也很陌生,因為在越南時學的是羅馬拼音,所以時常無法把注音的四個聲調發得很清楚,在教導奕祥時,總是少了中文裡明顯的高低起伏,「發音真的好困難,」奕祥媽媽不禁苦笑。
為了讓奕祥聽到更多正確發音,媽媽決定帶著奕祥去上其他課程,也常常在家播放故事書的有聲CD給奕祥聽。除了定期來雅文基金會上課以外,「奕祥最喜歡上唐詩課,」媽媽正說著,奕祥便琅琅上口地朗誦出一首詩,看起來有點害羞的他,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,還是很勇於表現。
談起這段學習的歷程,奕祥媽媽堅定地說:「放棄他是不可能的,他一定學得會,只是比別人慢而已」。在奕祥一歲多時,媽媽得知奕祥是中重度聽損,當下是既擔心又自責,再加上為了詢問醫生、做檢查等等,三天兩頭跑出門,同住的公婆對於她總是帶著奕祥出去,感到非常不解。
好不容易,奕祥戴上助聽器後,問題又浮現。奕祥阿嬤覺得助聽器不太美觀,看到奕祥戴著助聽器,就不太高興,擔心自己的寶貝孫子會被別人嘲笑。
祖父母由懷疑轉支持 進步幅度大
其實,奕祥的祖父母也只是希望,奕祥能和其他正常小孩一樣發音、說話。經過媽媽持續輸入語言給奕祥後,兩歲時,奕祥終於開口說話,媽媽心中的大石也漸漸放下。奕祥以前看到電風扇轉動的樣子,會說「短短短」,經過一段時間,便會說「轉轉轉」,阿嬤看到奕祥的轉變,驚訝奕祥進步之餘也漸漸接受了。
戴上助聽器,除了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,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也很重要。「拿下來就聽不清楚,」奕祥雖然還不滿七歲,就已經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「聽聽」是不可或缺的好夥伴。
媽媽回憶,奕祥小的時候不想戴助聽器,雅文的老師又剛好給了功課,要讓他練習自己戴上,媽媽便不厭其煩地與奕祥說明、不斷重複地教導他,久而久之,當奕祥了解到助聽器的好處時,就自動自發地戴上了。
期盼孩子快樂長大 多與人互動
即將升上小學,媽媽也希望奕祥能少點依賴、多點成熟,多學習與他人溝通。採訪過程中,奕祥不時緊握著媽媽的手、輕靠著媽媽的肩膀,感情非常好。
奕祥媽媽在越南時,主要以廣東話與越南語溝通。奕祥出生後,每兩年也都會回去看外婆。媽媽來台十多年,在台灣這塊土地上,早已生根。如今,她只盼望,奕祥能健康快樂地成長,就像每一個在台灣長大的孩子一樣。